網站地圖

計畫總覽

一、「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台灣東臨太平洋,西岸隔海與中國大陸遙望,身處於世界最大的海洋和最大的陸地中間的一座小島,自16世紀便成為各強國爭搶的地區,西班牙、荷蘭、中國及日本等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想分一杯羹,經幾番輪迴、不同的殖民國家的殖民,使台灣呈現多元的文化型態,有荷蘭和西班牙的歐洲信仰及作物、中國的傳統習俗及宗教文化、日本的風俗民情及價值觀,藝術也在不同殖民者的影響下有著各種不同的風格與樣貌。其中,膠彩畫便是源自日本的繪畫,台灣早期的畫家,大多承襲於日本的膠彩技法,再融入台灣的風土民情,透過他們畫作,我們得以一窺台灣早期的風貌。

二、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在1895年至1945年間,台灣被日本統治,藝術文化也深受日本影響。當時在日本的統治下,台灣的經濟和政治有較穩定的情況,同時日本政府也推行教育,使台灣的人民開始有機會接觸藝術,台灣藝術於日治時期開始蓬勃發展,大量知名的畫家便在這個時代下誕生,其中陳進女士身為台灣第一位女畫家,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不到二十歲的紀與就因畫作獲獎而與郭雪湖及林玉山並稱為「台展三少年」。她的專長正是日本流傳來台灣的膠彩畫,她的作品主要偏向閨秀、風景、家庭、花卉,記錄1930-1940年代穿戴時髦的摩登女性,展現十足的自信與高雅風采。陳進女士於1998年逝世,我們採訪了陳進女士的後代,經由他們的許可,參訪了陳進女士的畫作展覽館,並閱讀有關她畫作的書籍,製作網頁,將陳進女士的故事及作品,透過網路介紹到全世界,不僅保存了早期台灣的文化,透過畫作的內容,我們也感受到畫家傳達的家鄉情懷,更能團結的共同關注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台灣!

三、國際網博主題:

今年網界博覽會的主題為「保存與團結」我們製作與設計陳進女士及其畫作的網頁,以推動與保存這項古老的技藝:膠彩。陳進女士的畫作在日治時代的背景下,得以融合日本技法與台灣本土風格。我們在製作這項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團結了師長、超過百位同學、陳進的家族、國家藝術委員會的陳麗芬委員、台北市立美術館前館長黃才郎館長、典藏組的林育淳組長、以及故宮林柏亭前副院長的力量,一同參與膠彩文化的傳承。我們在網站中上傳了陳進女士的畫作,將她的故事與作品向傳播至全世界。因此人們除了參訪台北市立美術館與歷史博物館欣賞陳進女士的畫作以外,還能透過我們的網站了解膠彩這項傳統技藝。網界博覽會這個契機讓我們能以網站保存和團結陳進女士的膠彩畫。

陳進自畫像

四、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設有2間電腦教室共有100部電腦,對外有兩條光纖網路,我們通常利用午休時間、自習時間、假日來處理大部分的工作。課後時間組員回家連接ADSL寬頻上網,所以放學後大家一樣可以使用電子郵件、FB、LINE等通訊軟體來繼續網博研究工作。

五、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組員部分有參加網界博覽會的經驗,因此有些許經驗,所以老師一開始還是讓我們大量瀏覽歷屆的得獎作品,並從中尋找博覽會的主題,接下來的會議中老師帶領組員討論網博心智圖、訂立大小標題。
製作網博的過程中,因為課業的壓力及課後補習關係,大家討論後取得共識,犧牲夜自習和午休的時間來進行網博的作業、電腦教室進行製作、討論,經常下午上課精神會受影響,所以在讀書與網博之間作適當調配是一大難題。
組員們之前有採訪經驗,但面對不熟悉的人還是會害羞,所以透過事前分配工作、訪問題目的準備及採訪演練,正式採訪時才不會容易緊張。
整個網博工作過程中,網頁製作是個難題,感謝老師們協助指導我們,利用午休及夜自習的時間到電腦教室,學習影像處理軟體與網頁製作軟體的相關技巧,使我們具有基本的網頁設計能力,得以製作網頁。
由於我們想參加國際網界博覽會,最大的挑戰是必須把中文網頁翻譯成英文,但靠著大家的團結與合作,最後我們終能在期限內完成中英文版的網頁。

六、座右銘:

我為了追敘這個時代,有生之年還要衝刺,緊揮畫筆到動不了的那一天!

七、本專題研究活動與課程之結合,以及學習到的能力整理如下表格:

領域/議題 敘述
語文領域 1.透過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提升語文的理解力與統整能力。
2.透過撰寫網頁資訊、學習心得,提升語文的表達能力。透過翻譯訓練英語能力。
社會領域 探討日治時期畫家對於台灣藝術史發展之影響。
資訊教育議題 學習影像的處理、網頁的製作。
鄉土教育議題 傳承日治時期台灣的畫作,激發愛鄉、愛土之情懷。
藝術與人文領域 1.透過觀賞畫作培養鑑賞畫作的能力。
2.學習製作膠彩畫的技巧。
3.於製作網頁時學習美編與排版。
綜合活動領域 1.採訪前後準備與禮貌的培養。
2.隊員於合作時學習團隊精神、於製作專題時學習時間管理。